张朝阳 官方网站

http://zhangchaoyang.zxart.cn/

张朝阳

张朝阳

粉丝:425350

作品总数:10 加为好友

个人简介

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,同年赴北大荒生产建设兵团参加屯垦戊边。1987年调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任专职创作员。1989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。历任黑龙江省版画院副院长(常务)、院长,黑龙江省...详细>>

艺术家官网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

留言板

艺术圈

作品润格

书 法:议价

国 画:议价元/平尺

匾额题字:议价

拍卖新高:

联系方式

艺术家官网负责人:小张

邮箱:artist@zxart.cn

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,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。

再寻大荒魂—从五省版画联展看当代黑龙江版画

  汽车向东北驶向三江平原——当年的北大荒。车里是出席在哈尔滨揭幕的《纵横时空•黑苏皖黔粤当代版画巡回展》的近三十位版画家。

  北方的十月,旷远,朗净,展开的稻田如同野兽的毛皮。玉米已结晶到颗粒,茎秆干裂成空空的壳体,叶片发出哗哗的刮擦声,风在顶部留下匍匐的凹痕,让人生出某种惨烈感。车在路边停下来,一位画家从地垄里拔出一颗红萝卜,带着绿色的萝卜缨举过头顶。回到车上,一位画家低语着:“黑土,流金。”

  一层绛紫照在萝北嘟噜河湿地的尽头,天还没有全亮。太阳的圆球沉在里头,向上探了探,就跃出来了。水泽里荷花凋枯,芦苇向一侧倒伏。没人想到温差会这么大,手缩在单衣的袖子里,只有几个人带来了羽绒服。通向湿地深处的木板的浮桥一层白霜。爬上瞭望架,风已刺骨。遥远发亮的水洼,几只白鹤掠过,低低回旋。

  北大荒版画就发源于这原始的蛮荒地带。

  贵州画家曹琼德,是当年有名的“贵阳五青年画会”成员之一。这个画会,与北京的“星星画会”、昆明的“新具像”、沈阳的“北方艺术研究群体”等,构成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画坛思想解放潮流。他说,早年他很喜欢北大荒版画,把它们从报纸和画册上剪下来,虽说那是一个时代的产物,但那简括稚拙的味道对他还是难忘的。

  广军,当今中国版画界执牛耳的人物,是同车年龄最高的,现任中国版画院院长,中央美院教授。北大荒版画崛起之时,他正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。他说,那个时代呼唤一种战天斗地的劳动英雄,北大荒版画刚好将英雄和壮阔的景象结合在了一起。

  北大荒版画大致分为三个时期,1958年至1968年为第一时期,以十万转业官兵开垦北大荒为背景。1968年至1978年为第二时期,以百万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的广阔天地为背景。1978年以后为第三时期,这一时期包含前二个时期某些版画家的转型或说延展,以及在他们影响下依然以北大荒这片地域为题材的新生代的作品。

  《纵横时空•黑苏皖黔粤当代版画巡回展》应该说是中国当今五大版画大省的全面对话。“纵横时空”的“纵”,意指入展的画家不分年龄,其中包括老一代画家的作品直至刚刚崭露头角的年轻作者。从五省入选的版画整体比较,黑龙江版画相对来说可以看到某种地域性的流向,即相当一部分作品可以归入北大荒版画的谱系。因为几代的北大荒版画作者都有作品入选。

  北大荒版画的代表人物晁楣的作品《风雨行》,创作于1995年,一群白马被光打亮,驰过墨一样的原野。它让人想到北大荒极壮观的“阴阳天”,一侧黑云低垂,一侧却裂着天光。广先生说,晁先生的这幅作品已经越出了他早期作品的观念框架。这里面更多的是个人的抒情性。他说,晁先生新时期的另一幅白桦,也曾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,那种简括的风格,强烈的抒情感。要知道,个性的流露曾是禁区。

  广先生在他的画论中称:“想法是第一位的,方法是第二位的(材料是第二位的)。”由此不难领会,他将早期北大荒版画概括为“为宣传”的含义。由此推演,他说,即便古代的《清明上河图》,其价值也不全在于它的艺术性,更多的或许是再现史实的价值,如何看待北大荒版画的历程,也要有这样辩证的历史观。

  以群体或画派来定位某艺术家的成就和影响,并不准确,难免“附势”或“造势”。以第一期和第二期北大荒版画群伦,当年使他们成名的作品,以今天的眼光看,或许更多的是唤起一个时代的记忆,而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大都是他们中极少数在新时期再生的作品。

  北大荒第一代版画家杜鸿年,通过非洲异域的视觉语言完成了他的凤凰涅槃。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,他两次踏入非洲大陆。神秘的自然生态,近于原始的生存样式,正应和了他内心某种隐匿的冲突,这是在他之前的版画创作中一直被掩抑的。于是,人们看到了一个蜕去壳体的另一个崭新生命。借助非洲的陌生的物象,他更多表现了自我的某种潜意识和直觉。此时他的作品回到了最直接的黑白语言,人物造型简括抽象,带有表现主义倾向。

  他这样刻绘非洲的城市印象:带尖顶的高楼形成深渊,蒙黑袍和白袍的人形穿行在底部狭窄的石头梯阶上,他们罩在某种信仰中。他所刻绘的驼队,似乎是风蚀的古墙上的雕像群再现,而不是一般的写实。类似技法的创作还有非洲的女像群。远古与现实叠印在一起。这些现代感极强的作品,可以说一洗过去北大荒时期的颂歌基调。人们诧异,这些作品怎么会与《春的喧闹》出自同一人之手呢?虽然越出了北大荒版画,但晁楣评论这一时期杜鸿年(晁楣称其为战友)的版画创作:“挣脱了生活域界现实表象的制约”,“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一个大的变异,新的飞跃”。

  知青一代,即北大荒版画第二代。新时期后,相当部分的成员离开了黑土地,许多人虽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,但作品已脱离了北大荒版画的谱系。延续下来者,大都承袭过去对地域风物的美化及相应的形式发掘。出现在知情文学中的反省潮流,即有关个人命运,生存与自然的冲突等更为内在的灵魂性透视,并未出现在北大荒版画中,形成潮流。而正是在这个维度上,张朝阳,第二代的代表人物之一,成了他那一代的例外。有论者形容张朝阳的风格,“与北大荒版画‘重景轻人’的整体风格截然不同”。但这还是表面上的说法,张朝阳数量极为有限的作品(据说不足20幅),可以说是对北大荒那段极端的青春岁月的某种隐匿心象的固着,心理学的说法或可称为“情结”。他的作品大都由女性身体与荒原两个元素组合而成,人体造型和构图采用了欧洲古典主义的方式,生活的原型是被提纯和净化了的。我们只在他早期的作品《晨妆》,刻画两个女青年在敞向原野的天光的帐篷里梳妆,才能寻到北大荒版画中常见的共性的东西,即更多表层的再现,而少于反思的心象。他的代表作品《泽畔》创作于1986年,裸肩的饱满的女性,蜷伏在荒原的塔头上,质朴和清纯里散发着懵懂的无辜。女子抱着塔头向下凝望,在她的视线下,塔头与女子披散的长发相映,也像一个蒙头向下的女子的头。令人震惊的是塔头下面水的倒影,女子搂抱的手臂映在其中,就像塔头(蒙头向下的无面目的荒古女人)伸出的手。这幅作品的历史寓意,结合在了个人强烈的生理性反应里。他接下来创作的一系列女子的形体和神态,无不渗透着也许只有他那一代人才有的禁欲之美。尼采有言,针尖的地方探到最深邃的内容。这或许也是张朝阳的艺术信念及其作品的超越所在吧。

  “纵横时空”黑龙江部分还收入了一个罕见的不在潮流者,就是那幅流传极广的黑白木刻《鲁迅》的作者颜仲。这幅作品创作于1959年,当时他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史任美编。1960年,他下放哈尔滨任中学美术老师,长达二十余年。这期间,北大荒版画崛起,而他创作停滞。八十年代中期,他再操画笔。多年的默默无闻,默默无闻中对中外著名作家及作品的研究,以及与那个年代美术时尚的隔绝,使他创作的罗曼罗兰、卡夫卡、托尔斯泰等一系列著名作家的木板画像有着很深的内蕴,形神兼备。不仅在国内得到广泛的称誉,而且饮誉海外。晁楣称颜仲为“中国版画发展的一面旗帜”。颜仲于2008年去世。

  谈到黑龙江新一代版画家,黑龙江省美术馆馆长张玉杰说,北大荒版画那样的群体时代渐成过去。现代更强调的是画家的个性。目前省内崭露头角的青年版画家,已很难再与北大荒版画相关联。即使是反映北大荒这片地域的作品,其视角及观念也带有鲜明的个性或说烙印了新一代的感官。他举出了陈龙、文光锡、王僖山等青年一代版画家的名字,他们收在“纵横时空”中的作品,趣味和风格彼此迥异,与北大荒版画传统也相去甚远。

黑龙江日报专栏记者李景波

原载2011年10月27日《黑龙江日报》